南陵古铜矿考古再获新成果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平生 

出  处:《东南文化》1990年第3期29-29,共1页Southeast Culture

摘  要:经文化部批准,1989年9—11月,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南陵县文物管理所组成的皖南古铜矿研究课题组发掘队,对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陵大工山古铜矿遗址进行了第2次考古发掘.这次发掘地点选在戴镇乡方家村、六口塘一带,揭露面积520平方米,发现炼铜遗迹8处,其中有两外保存较好.从倒塌的炼铜遗迹看,炼铜炉是由“一字形风沟”、贮存铜液的炉缸和炉筒三部分组成.风沟建在黄土之上,用火烧烤至坚,其上用网状红土筑炉缸、炉缸之上再筑炉筒.炉缸的内径在1米左右,有椭园形和园角方形两种;炉壁厚25厘米,内壁上挂有很厚的烧结面,表层呈淡黄色.整个炉体的复原高度约在1.2米以上.在发掘过程中,还发现与炼铜有关的石球、石臼、铜矿石、铁矿石。

关 键 词:古铜矿遗址 南陵县 炉缸 考古 新成果 风沟 炼铜炉 炼渣 铜液 炉壁 

分 类 号:K85[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89[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