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魏永刚[1] 李宏宇[1] 王文涛[1] 李波[1] 严律南[1]
出 处:《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2013年第5期306-310,共5页Practical Journal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Electronic Version)
基 金:四川省科技计划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12JY0079)
摘 要:小儿肝移植作为治疗患儿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手段,目前已在大量肝移植中心广泛开展。随着近年来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不断问世以及围手术期管理水平的提高,小儿肝移植相关技术已日趋成熟。尽管如此,器官短缺、供受体数量不平衡仍是小儿肝移植最突出的矛盾,甚至有日渐加深的趋势。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供体资源,挽救终末期肝病患儿的生命,是从事小儿肝移植的外科医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小儿肝移植中使用ABO血型不合供肝,是节约供肝资源、扩大供肝来源的有效手段。但自Todo等[1]首次报道血型不合肝移植以来,ABO血型不合肝移植一直备受争议[2-5]。Egawa等[6]认为,对于1岁以下的患儿,采用标准免疫抑制治疗方案,进行ABO血型不合的活体肝移植是安全的。但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ABO血型不合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明显随之增高。但Fang等[7]亦有此类大龄患儿成功治疗案例报道。由于不同文献报道的结果存在较大争议,通过综述相关文献资料,对目前小儿ABO血型不合肝移植的现状进行总结和讨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