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台湾“二·二八”起义前的四大经济矛盾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正卿 

出  处:《民国档案》1987年第2期106-114,共9页Republican Archives

摘  要:今年是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四十周年。这次起义是国民党当局于接收台湾后对台湾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所造成的。本文根据上海市档案馆收藏的部分档案资料,对这次起义前的台湾经济四大矛盾试加评述,说明“二·二八”起义的必然性。一、战后台湾、大陆两种不同经济体制的矛盾台湾自甲午沦入日本统治,至抗战胜利前已形成高度殖民化的经济体制。其特点有三: 1、台湾工矿交通各业生产命脉,都已被日本资本所垄断。即以1943年为例,全省工业总产值共700,070,000台元,但占总额53.8%以上的制糖业产值408,510,000台元即为日资日糖兴业、台湾制糖、盐水湾制糖、明治制糖四家株式会社所有。其次电力、化工、冶糖各业,即以矿业为例分析,全省金、铜、铁、煤、石油等矿区总面积共493,318,565坪,其中日籍矿区占183,667,389坪,比台籍矿区约多7,000,000坪,余下近2亿坪的日台合营矿区,

关 键 词:法币 通货膨胀率 资本总额 日本经济 工业资本 日资企业 战后台湾 物价上升 国民党政府 中央银行 

分 类 号:K258[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