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投资膨胀与银行调控作用——兼论投资计划体制改革与银行自主权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柳作贤 郑修建[1] 

机构地区:[1]建设银行总行

出  处:《财政研究》1987年第10期11-15,共5页Public Finance Research

摘  要:一、投资规模膨胀的发生机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膨胀是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中一直难以解决的突出问题。在我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近年来膨胀了的投资规模为什么压缩不下来呢?我们有必要对其发生机制进行一番探究。第一,现行投资计划管理体制对投资扩张冲动的约束力软化。投资管理体制是控制、调节投资行为的系统机制。在产品经济条件下,国家计划对投资行为的约束力较强,部门、地方和企业的投资由国家集中供给,给多少花多少,投资规模的膨胀主要来自于宏观全国性投资扩张冲动。如1958—1960年"大跃进"时的钢铁翻番;70年代的"三线建设"、"大办五小工业";1978年提出的建设"十来个鞍钢"等。这种膨胀的投资规模,可以通过改变投资决策的方针得到明显控制。即高度集中的投资分配体制对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有着较有力的调节、控制和约束能力,就象笼头拴驯马,易于驾驭。

关 键 词:投资规模 调控作用 投资行为 投资计划 固定资产投资 发生机制 建设银行 投资效益 自主权 商品经济 

分 类 号:F81[经济管理—财政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