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方兴起
出 处:《经济问题探索》1987年第5期52-55,共4页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
摘 要:凯恩斯的《货币改革论》、《货币论》和《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本》分别标志着其货币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本文仅就《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为《通论》)中的货币理论,即流通性偏好说作一个初步的评介。权衡性的货币需求凯恩斯认为,一个人对其所得作时间上的最优安排,即多少用于当前,而多少留在将来用,大致要由两个相关联的主观决定来完成。第一个主观决定是将其所得的多少用于当前消费,而剩余部分以某种方式保留下来,从而拥有未来消费的支配权。在分析这个主观决定时,凯恩斯侧重于研究所得用于当前消费的部分,从而提出了一种消费倾向理论。第二个主观决定是以何种方式持有从所得中保留的部分。换句话说,所得的剩余部分是以货币形式持有呢?还是以债券的形式持有。凯恩斯把注意力集中在各种不同环境下。
关 键 词:凯恩斯 货币需求 货币理论 流通性 消费倾向 货币量 货币利率 货币传递机制 资本边际效率 充分就业
分 类 号:F0[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