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学观点看典型草原地区调整农业结构的问题——兼与庄翠玲、毕宝德同志商讨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孙鸿良[1] 李树文[2] 

机构地区:[1]中国农科院作物所 [2]中国农科院区划所

出  处:《农业技术经济》1985年第10期38-40,共3页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摘  要:我国从大兴安岭西麓开始,经内蒙古高原的东半壁,往南经鄂尔多斯高原东部至黄土高原东段,再折向西北黄土高原,有一条海拔800—2,200米的林木极少的干草原地带。干草原又称典型草原。年降水量350—500毫米,干燥度1.5—2.5,多属栗钙土与灰褐土类。由于干旱,主体植物群落多为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只有地表迳流补给的低山坡麓和沟谷洼地以及河流两旁或局部沙地,才能见到天然岛状林。为此,干草原地区应该以草养畜为主。

关 键 词:干草原 大兴安岭 植物群落 年降水量 栗钙土 灰褐土 西北黄土高原 生态学观点 多年生草本植物 鄂尔多斯 

分 类 号:F303.2[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