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一石
出 处:《四川文物》1985年第2期58-62,共5页Sichuan Cultural Relics
摘 要:在我国货币史上,最早铸造并广泛流通的银铸币要算西藏地区的“乾隆宝藏。”当时内地尚普遍行使元宝、银锭、银铤之属的称量货币。道光时期台湾开始仿铸西班牙“银饼”,直到光绪十四年广东省始铸龙洋以后,各省纷纷效法,然后银币方普及于全国。在货币发展的阶段上,从称量货币到银元,显然是一种进步,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标志。然而在西藏地区,从称量货币到银元,并不是自身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它是抵制外币侵扰等特定的历史原因造成的。因此,它的铸造、形制。流通及其对西藏社会经济的影响,颇值得治民族经济史及文物工作者研究。自从元代在西藏设官治理以来,历明、清二朝。
关 键 词:西藏地区 称量货币 乾隆时期 廓尔喀人 驻藏大臣 西藏社会 中央政府 考略 打箭炉 十七年
分 类 号:K87[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