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诊断试剂盒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继领[1] 王文红[1] 汪阳林[1] 

机构地区:[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检验科,河北省廊坊市065000

出  处:《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4年第9期801-802,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Coal Industry Medicine

摘  要:自从1971年Engvall等发表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用于IgG定量测定的文章后,使1966年开始用于抗原定位的酶标抗体技术发展成液体标本中微量物质的测量方法,即当今广泛使用的ELISA技术.此项技术因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最小测量值可达ng甚至pg水平),又无放射免疫测定的放射性危害和荧光免疫技术需要昂贵设备的不足而且可手工、半自动、自动化进行操作等优点,而在各级医院、血站、疾病控制中心等医学标本检验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下面就我们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防止和解决方法加以叙述,供同行借鉴.

关 键 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试剂盒 

分 类 号:R446[医药卫生—诊断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