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裴萱[1]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湖北武汉430072
出 处:《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47-55,共9页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中国文联部级课题"抗战题材影视剧生产与消费调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现代性视域中的艺术自律问题研究"(10BZW002);武汉大学博士自主科研项目"空间转向与后现代审美经验"(201311 1010201)
摘 要:近年来,抗战题材影视剧呈现出异彩纷呈、蔚为大观的局面,其在意识形态规约的前提下,适应了当前文化产业发展需求。抗战题材电视剧数量上增长较快,近两年居电视剧发行量前列,电影领域也出现了抗战大片;优秀抗战剧实现了"高投资、高回报、高收视率",引领该题材影视的发展方向,并成为文化产业中增长最快、收益最大的题材之一。但是,根据市场经济原理,自由市场的产业运营有其盲目性,所以,抗战剧在市场与意识形态的胶着中出现优秀和低劣两种作品类型,这不仅与市场投资相关,更与当前观众的文化心理和国家政策相关。如何使二者的张力关系达到平衡,进而促使今后的抗战剧实现良性发展,是需要思索的问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0.6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