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 [2]哈尔滨医科大学大肠癌研究所,150086
出 处:《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4年第3期29-31,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Colorectal Diseases(Electronic Edition)
摘 要:一、小肠移植的发展历程 1967年当Lillehei带领的团队完成了世界上首例小肠移植时[1],抗免疫排斥药物才刚刚起步,肠外营养技术尚未应用于临床。随后的几十年中,小肠移植技术并没有太突出的进展。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Roy Calne和David White及他们的团队将瑞士科学家 Borel 发明的环孢素 A ( cyclosporine )应用于实体器官移植术后抗免疫排斥反应的治疗,实体脏器移植才恢复生气。1988年加拿大的Grant医生首先成功的实施了肝肠联合移植手术,应用于短肠综合症和抗凝血酶III缺乏综合症的治疗并取得成功。他克莫司(又称KF506)的问世大大延长了移植小肠的存活时间,从而将小肠移植推进到临床应用阶段[2-3]。
关 键 词:小肠移植 肝肠联合移植 短肠综合症 实体器官移植 抗免疫排斥反应 免疫排斥 肠外营养 BOREL 围手术期 存活时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