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产业部门两地区模式中的所得转移(上)——经济发展期中国的得与就业结构的确定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荒山裕行[1] 丁宏伟 

机构地区:[1]日本名古屋大学

出  处:《日本问题研究》1995年第1期24-30,共7页Japanese Research

摘  要:1.引言 经济学中通常利用两产业(或多产业)模型来分析经济发展。利用这种以佩带·克拉克法则为代表的分析框架,可以理解第一、二、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整体的平均是如何发展变化的。但是,由于存在地区差异,经济发展的进程决非全国上下完全相同的。这就是说,为了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的进程,应将地区的存在(如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这一因素纳入经济分析模式中。 地区因素应如何纳入经济模式中呢?在此,先将本人于1991年整理研究的“固定化事实(Stylized Facts)”中的实证分析结果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进行比较。所谓的“固定化事实”即:把重点放在地区这一侧面,就观察到的经济发展期中的就业结构、生产率等主要经济指标在各地区间的不同变化方式按县别进行的讨论和比较。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中国与日本有许多相同之处。如,在经济发展期的中国。

关 键 词:落后地区 就业结构 发达地区 地区模式 服务业 边际消费倾向 发展期 实证分析 经济学 边际储蓄倾向 

分 类 号:F249.2[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