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天荣[1]
机构地区:[1]中共青海省委组织部
出 处:《青海社会科学》1994年第6期36-40,共5页Qinghai Social Sciences
摘 要:一、黄河经济带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 战略地位及潜力 八十年代,以建立深圳特区为标志的沿海地区的开发与开放,把我国经济发展推向了一个新水平,实现了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第一步战略目标;进入九十年代,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提出把以浦东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和沿江流域的开发开放,作为中国继沿海经济开发区之后发展潜力最大的一个地区,进而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第二个翻番。有经济学家把这个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形象的比喻为“弓箭型”发展战略(沿海如弓、长江如箭,沿海这个强弓拉满后.即射出长江这支利箭)。那么,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生长点及主轴线在哪里呢?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黄河,能否同长江一样,成为中国最强的经济带?能否成为我国生产力布局的第三条主轴线?答案是肯定的。 (一)黄河流域面积广,能源、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生产潜力巨大,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黄河经济区的地位将日益重要,在建设沿海、沿江地带的同时,沿黄地带将成为我国生产力布局的第三条主轴线。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