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逸舟[1]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出 处:《欧洲研究》1994年第5期3-15,共13页Chinese Journal of European Studies
摘 要:本文探讨了“意识形态”概念和它在国际关系中的表现。作者从“意识形态”概念的出现入手,继而论及在当代“意识形态”概念的意义和使用,“意识形态”与宗教、“意识形态”与“理性主义”和“本质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和国际关系中的表现和影响。作者认为,在当代,“意识形态”概念主要在两种意义和范围内使用,即广义的和狭义的。在第一种意义上,“意识形态”被界定为一种建立在明确的世界观之上的自我规定和辩护的信念体系。而狭义的“意识形态”,并不意味着与一种明确的世界观相联系的观念体系,仅仅以单一的法律的或道德的或生物学的原则表象出现。按照一般的理解,狭义的“意识形态”在国际政治领域发挥着双重的功能,它们或是政治行动的终极目标,或是装点门面的虚伪之词,两种功能可以各自单独使用,也可能同时发挥。“政治意识形态”的模棱两可(指第二种类型,即“特殊意识形态”),常常使观察者陷入混乱,今天的国际社会更发现自己正处于一场深刻的“意识形态”(“特殊意识形态”)的危机之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尚未适应已经和正在发生的变化。“意识形态”的危机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形式。现在的状况已使它们的表现形式及其弱点有更加充分的展示。
关 键 词:意识形态 国际关系 政治意识形态 理性主义 新殖民主义 外交政策 “新干涉主义” 帝国主义 本质主义 摩根索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2.185.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