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江立华[1]
机构地区:[1]河北大学历史系
出 处:《日本问题研究》1996年第1期54-57,共4页Japanese Research
摘 要:文化的赓续与繁衍,需要继承前人的遗产,更需要创新。日本作为亚洲第一个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国家,在摄取、继承和改造儒家文化,成功地实现儒学与现代化的结合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一、元田永孚的“保教”、“立教”论 19世纪中叶,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日本被迫打开国门。于是,西方文化浪潮开始猛烈冲击以儒学为主体的日本传统文化。一批仁人志士首先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继而,又以“东洋道德西洋艺术”(艺术即“技术”),“器械艺术取于彼,仁义忠孝存于我”的思想对待西方文化。元田水孚作为传统派的代表,极为主张在教育主导思想上保持儒教主义。明治12年(1879年)元田著《教学大旨》指出:“专访西洋教育而尚智识才艺,视道德仁义为固陋”,是必须克服的不良“世风”。他利用任天皇侍读一职之便,借天皇名义,将其设想化为现实。他组织编写的《教育圣旨》、《幼学纲要》,劝诫学于奉“孝行”、“忠节”之“德”。其内容大多来源于《论语》为主体的儒教思想。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