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砂岩储层微观结构及孔隙演化史  被引量:1

Micro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Pore Evolution of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震 李敬松 刘汝敏 

机构地区:[1]中国海油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油田生产研究院,河北燕郊065201

出  处:《吐哈油气》2012年第4期301-303,333,共4页Tuha Oil & Gas

摘  要:为研究渤海湾B油田沙三段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进一步了解孔隙演化过程及控制因素,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高压压汞、物性分析、粒度分析等资料,总结出3种孔隙类型和4种孔隙结构;同时,根据成岩作用研究成果,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分析孔隙演化史。研究区储层孔隙以混合孔、次生孔、原生孔为主,喉道具有特细喉和微细喉的特点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物性较差。运用未固结砂岩原始孔隙度与砂岩的分选系数的统计关系,恢复计算出研究区砂岩原始孔隙度平均为32.25%。在沉积成岩过程中机械压实及胶结作用造成原生孔隙大量丧失,是储集层物性变差的最主要原因。区内溶蚀作用较为发育,溶蚀强度中等,所形成的溶蚀孔隙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的物性,为认清该油田储层致密原因提供了可靠依据。为研究渤海湾B油田沙三段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进一步了解孔隙演化过程及控制因素,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高压压汞、物性分析、粒度分析等资料,总结出3种孔隙类型和4种孔隙结构;同时,根据成岩作用研究成果,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分析孔隙演化史。研究区储层孔隙以混合孔、次生孔、原生孔为主,喉道具有特细喉和微细喉的特点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物性较差。运用未固结砂岩原始孔隙度与砂岩的分选系数的统计关系,恢复计算出研究区砂岩原始孔隙度平均为32.25%。在沉积成岩过程中机械压实及胶结作用造成原生孔隙大量丧失,是储集层物性变差的最主要原因。区内溶蚀作用较为发育,溶蚀强度中等,所形成的溶蚀孔隙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的物性,为认清该油田储层致密原因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 键 词:致密砂岩 微观孔隙结构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分 类 号:TE[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