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元地区中二叠世斑状白云岩成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Origin of Patchy Dolomite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tion from Middle Permian,Guangyuan,Sichuan Provinc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波[1,2] 颜佳新[1,2] 薛武强[1,2] 马志鑫[3] 李傲竹[1,2]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 [2]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3]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81

出  处:《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2年第S2期136-146,共11页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41072078);国家"973"项目(No.2011CB808800)

摘  要:斑状白云岩在碳酸盐岩地层中较为常见,其成因存在不同的解释.四川广元中二叠世栖霞组中部发育一套厚层斑状白云岩,形成于浅滩相沉积环境.白云岩主要由等粒自形晶白云石和不等粒镶嵌状白云石构成,含少量的鞍形白云石.阴极发光显示白云石具有4期环带结构:(Ⅰ)中心不发光的雾心;(Ⅱ)中间发橙色光的窄亮边;(Ⅲ)次外围不发光的环带;(Ⅳ)最外围发暗红色光的环带.白云岩和宿主灰岩的δ13C分别分布在+2.17‰~+3.19‰PDB和+1.39‰~+2.58‰PDB;δ18O分别分布在-1.7‰~-5.45‰PDB和-3.66‰~-6.38‰PDB.白云岩和灰岩的δ13C呈正相关,表明白云岩继承了灰岩的碳同位素值,而δ18O变化趋势不一致表明白云岩的氧同位素受到流体改造作用较强.综合研究表明,该套白云岩的形成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1)准同生期富镁流体回流渗透交代灰泥基质成核期,形成了环带(Ⅰ);(2)浅埋藏阶段,形成了环带(Ⅱ)和(Ⅲ);(3)热液流体的注入,形成环带(Ⅳ),同时在裂隙中形成了鞍形白云石胶结物;(4)白云石粒间孔隙的充填和改造.斑状白云岩在碳酸盐岩地层中较为常见,其成因存在不同的解释.四川广元中二叠世栖霞组中部发育一套厚层斑状白云岩,形成于浅滩相沉积环境.白云岩主要由等粒自形晶白云石和不等粒镶嵌状白云石构成,含少量的鞍形白云石.阴极发光显示白云石具有4期环带结构:(Ⅰ)中心不发光的雾心;(Ⅱ)中间发橙色光的窄亮边;(Ⅲ)次外围不发光的环带;(Ⅳ)最外围发暗红色光的环带.白云岩和宿主灰岩的δ13C分别分布在+2.17‰~+3.19‰PDB和+1.39‰~+2.58‰PDB;δ18O分别分布在-1.7‰~-5.45‰PDB和-3.66‰~-6.38‰PDB.白云岩和灰岩的δ13C呈正相关,表明白云岩继承了灰岩的碳同位素值,而δ18O变化趋势不一致表明白云岩的氧同位素受到流体改造作用较强.综合研究表明,该套白云岩的形成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1)准同生期富镁流体回流渗透交代灰泥基质成核期,形成了环带(Ⅰ);(2)浅埋藏阶段,形成了环带(Ⅱ)和(Ⅲ);(3)热液流体的注入,形成环带(Ⅳ),同时在裂隙中形成了鞍形白云石胶结物;(4)白云石粒间孔隙的充填和改造.

关 键 词:四川盆地 二叠纪 白云岩 阴极发光 成岩 同位素 回流渗透 岩石学 

分 类 号:P5[天文地球—地质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