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低温热史恢复大别造山带晚白垩世以来的古高度  被引量:6

The Paleoelevation Reconstruction of Late Cretaceous Dabie Orogen by Low-Temperature Thermochronological Modelling Data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丁汝鑫[1,2] 陈国能[1,2] 周祖翼[3] 许长海[3]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510275 [2]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广州510275 [3]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出  处:《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第S1期247-253,共7页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Earth Science Edition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2131);中山大学青年教师起步资助计划项目(32110-3181401);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025102750100001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90450536)

摘  要:造山带古高度的恢复对研究造山过程与古气候有重要意义。利用低温年代学热史数据恢复大别造山带晚白垩世以来的古高度。恢复流程包括将大别造山带低温热史模拟曲线数字化,提取时间温度数据,通过空间插值方法计算研究区域平均剥露厚度,再通过挠曲均衡校正,计算平均古高度变化量,最后通过2维积分计算古地形波幅降低量。结果显示:90 Ma至今,大别造山带平均剥露厚度达约5.44 km,而古地形平均高度降低2.86~4.16 km,古地形波幅降低的上限为4.49~6.53 km。造山带古高度的恢复对研究造山过程与古气候有重要意义。利用低温年代学热史数据恢复大别造山带晚白垩世以来的古高度。恢复流程包括将大别造山带低温热史模拟曲线数字化,提取时间温度数据,通过空间插值方法计算研究区域平均剥露厚度,再通过挠曲均衡校正,计算平均古高度变化量,最后通过2维积分计算古地形波幅降低量。结果显示:90 Ma至今,大别造山带平均剥露厚度达约5.44 km,而古地形平均高度降低2.86~4.16 km,古地形波幅降低的上限为4.49~6.53 km。

关 键 词:低温年代学 大别造山带 古高度 地形 

分 类 号:P5[天文地球—地质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