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马新宾[1]
机构地区:[1]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绿色合成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
出 处:《化工进展》2012年第S1期528-528,共1页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摘 要:鉴于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结构特点,煤制乙二醇作为现代煤化工五大示范工程之一,已于2009年列入国家石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因此研究以煤为原料经合成气中CO氧化偶联合成草酸酯随后再加氢制乙二醇的工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及应用前景。基于本工艺的关键步骤草酸酯加氢反应中面临的铜基催化剂构效关系和活性位不明确等问题,本文对铜催化剂中铜物种的结构和价态形成的关系,及草酸二甲酯加氢的活性位等科学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蒸氨水热法制备Cu/SiO2催化剂的过程进行系统表征,发现制备过程中形成的铜氨络合离子能与混合液中的氧化硅表面的羟基以及带负电的氧原子分别发生脱水反应或静电吸附,能够有效的均匀负载铜物种在载体表面,从而增强载体与金属的相互作用。焙烧后的催化剂结构中主要存在层状硅酸铜和高分散的纳米CuO两种铜物种,在一定条件下还原4h后,在其表面分别形成Cu+和Cu0物种。通过改变Cu/SiO2催化剂的铜负载量的方式进一步调控结构中的层状硅酸铜和纳米CuO的相对含量,可调控还原后表面的Cu0和Cu+的相对量,从而获得了催化剂结构与加氢反应性能的构效关系规律。通过定量表面的Cu0和Cu+,并将其与目标产物的转化频率关联,得出Cu0在加氢反应中作为主要的活性位,而Cu+物种主要促进乙醇酸甲酯等中间产物的转化。同时关联Cu0/(Cu++Cu0)与反应速率发现草酸二甲酯加氢反应存在适宜的Cu0与Cu+比例,两者显示出协同作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10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