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地区中上地壳密度结构  被引量:13

Density Structure of Upper and Middle Crust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毅[1] 陈超[1] 梁青[1] 王林松[1] 杜劲松[1] 刘圣博[1]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出  处:《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2年第S1期213-222,共10页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基  金: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No.2010DFA2458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40730317);国家石油天然气专项资助;教育部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支持

摘  要:三峡地区处于扬子板块北缘,北部与秦岭造山带相连,西部和四川盆地相邻,东北及东南部分别为华北板块及华南褶皱带,其在历史上各种地质构造运动频繁、复杂.本文利用三维重力成像方法,得到了三峡地区中上地壳三维密度分布,结果显示黄陵背斜为高密度异常区域,其最深处大约15km;黄陵背斜周围的主要区域性断裂构造呈菱形分布,这些断裂深度大约10~15km,一般切割至中地壳上部,控制着该区域的构造演化过程以及大部分的地震分布;黄陵背斜中部沿长江一线有大面积低密度地层分布,推测主要为低密度物质沿雾渡河断裂侵入有关.此外,西部的秭归盆地为低密度沉积区域,其沉积厚度明显不均,自巴东向秭归方向沉积厚度明显加深.三峡地区处于扬子板块北缘,北部与秦岭造山带相连,西部和四川盆地相邻,东北及东南部分别为华北板块及华南褶皱带,其在历史上各种地质构造运动频繁、复杂.本文利用三维重力成像方法,得到了三峡地区中上地壳三维密度分布,结果显示黄陵背斜为高密度异常区域,其最深处大约15km;黄陵背斜周围的主要区域性断裂构造呈菱形分布,这些断裂深度大约10~15km,一般切割至中地壳上部,控制着该区域的构造演化过程以及大部分的地震分布;黄陵背斜中部沿长江一线有大面积低密度地层分布,推测主要为低密度物质沿雾渡河断裂侵入有关.此外,西部的秭归盆地为低密度沉积区域,其沉积厚度明显不均,自巴东向秭归方向沉积厚度明显加深.

关 键 词:三峡 黄陵背斜 秭归盆地 三维密度结构 断裂 沉积学 地球物理 

分 类 号:P5[天文地球—地质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