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震区泥石流堆积物的演化特征与方量估算模型  被引量:10

Debris flow deposits model and accumulation evolution in seismic area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常鸣[1] 唐川[1] 夏添[1] 黄勋[1] 

机构地区:[1]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

出  处:《水利学报》2012年第S2期117-121,共5页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基  金:中国西部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形成机理与风险分析973项目(2011CB409903);西南地形急变带重点城镇和重大工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及预警降雨指标研究(2011FY110103);西南地形急变带地质灾害综合调查与风险制图(2011FY110103)

摘  要: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强震区北川县内地表被大量松散堆积物覆盖,在震后的4年时间里,历经几次暴雨过程,导致地表松散堆积物启动,从而诱发大量泥石流的暴发。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统计出泥石流堆积方量及分析4年来泥石流堆积体的演变规律,本文在北川地区选取安昌河流域沿老场口河的7条泥石流沟作为典型研究区,并在其下游选取了7条泥石流进行验证。利用野外调查及高精度的遥感影像统计了泥石流堆积区的前缘宽、中部宽、后缘宽、堆积角度、中部至前缘长、斜长、均厚共7个特征参数,以此作为泥石流堆积方量计算的参数,经过回归分析精简参数得到强震区泥石流的堆积量模型。通过两年来泥石流堆积区的变化进一步研究了泥石流堆积的演化规律。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强震区北川县内地表被大量松散堆积物覆盖,在震后的4年时间里,历经几次暴雨过程,导致地表松散堆积物启动,从而诱发大量泥石流的暴发。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统计出泥石流堆积方量及分析4年来泥石流堆积体的演变规律,本文在北川地区选取安昌河流域沿老场口河的7条泥石流沟作为典型研究区,并在其下游选取了7条泥石流进行验证。利用野外调查及高精度的遥感影像统计了泥石流堆积区的前缘宽、中部宽、后缘宽、堆积角度、中部至前缘长、斜长、均厚共7个特征参数,以此作为泥石流堆积方量计算的参数,经过回归分析精简参数得到强震区泥石流的堆积量模型。通过两年来泥石流堆积区的变化进一步研究了泥石流堆积的演化规律。

关 键 词:汶川地震 泥石流 堆积区 回归分析 

分 类 号:TV-55[水利工程]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