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梁娟[1] 杨青 丁然 刘映祥[3] 黄尔[4] 杨国洪[4] 刘百仓[1]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成都610065 [2]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成都610021 [3]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成都610081 [4]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5
出 处:《给水排水》2012年第S1期5-9,共5页Water & Wastewater Engineering
基 金: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09B05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四川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2009SCU11046)
摘 要:以成都市府南河水为原水,通过小试分析了硫酸铝、氯化铁不同投加量下混凝工艺中浊度、UV254、pH、絮体平均粒径的变化情况,进而分析絮体尺寸特性与混凝剂投加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硫酸铝投量对絮体平均粒径影响明显,投量为20~30mg/L时絮体平均粒径最大,投量为60mg/L时水质处理效果最好,此时絮体最大平均粒径为20~30mg/L投量20min内所形成的60%~70%。在低投量时(小于20mg/L),平均粒径增长缓慢,此后随着投量的增大,平均粒径达到稳定值所需的时间缩短。投加氯化铁时,其投加量对絮体粒径影响不明显,随着投量的增大,平均粒径达到稳定值所需的时间缩短。以成都市府南河水为原水,通过小试分析了硫酸铝、氯化铁不同投加量下混凝工艺中浊度、UV254、pH、絮体平均粒径的变化情况,进而分析絮体尺寸特性与混凝剂投加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硫酸铝投量对絮体平均粒径影响明显,投量为20~30mg/L时絮体平均粒径最大,投量为60mg/L时水质处理效果最好,此时絮体最大平均粒径为20~30mg/L投量20min内所形成的60%~70%。在低投量时(小于20mg/L),平均粒径增长缓慢,此后随着投量的增大,平均粒径达到稳定值所需的时间缩短。投加氯化铁时,其投加量对絮体粒径影响不明显,随着投量的增大,平均粒径达到稳定值所需的时间缩短。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