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滇东地区煤层气储层孔隙系统与可采性  被引量:35

The pore system properties of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 and recovery in western Guizhou and eastern Yunna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贞龙[1] 汤达祯[1] 许浩[1] 陶树[1] 张彪[1] 蔡佳丽[1] 孟昌忠[2]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2]贵州省地矿局113地质队,贵州水城553000

出  处:《煤炭学报》2010年第S1期158-163,共6页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40730422);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3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基金资助项目(2009CB219604)

摘  要:通过对黔西滇东地区采集煤样的孔渗测试、压汞孔隙结构和低温氮比表面及孔隙结构的测试分析,系统研究了典型区域煤层气储层的孔隙系统的发育特征。研究表明:黔西滇东地区煤储层孔渗发育受控于煤岩变质程度,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分布特征;研究区煤储层孔隙系统以微、小孔为主,其中又以微孔发育占优势,大孔和中孔相对不发育,BET比表面积及BJH总孔体积相对较大,煤储层吸附能力强;划分了研究区煤储层4类压汞孔隙类型和3类液氮孔隙类型,结果表明,盘关向斜煤储层的储集性能与渗流能力最好,其次为织纳煤田,格目底向斜和滇东地区储集性较好,渗流能力差;而织纳煤田的吸附能力和解吸能力最好,其余地区因不利孔隙结构或者孔隙类型形成的"瓶颈"影响了煤层气的吸附解吸。通过对黔西滇东地区采集煤样的孔渗测试、压汞孔隙结构和低温氮比表面及孔隙结构的测试分析,系统研究了典型区域煤层气储层的孔隙系统的发育特征。研究表明:黔西滇东地区煤储层孔渗发育受控于煤岩变质程度,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分布特征;研究区煤储层孔隙系统以微、小孔为主,其中又以微孔发育占优势,大孔和中孔相对不发育,BET比表面积及BJH总孔体积相对较大,煤储层吸附能力强;划分了研究区煤储层4类压汞孔隙类型和3类液氮孔隙类型,结果表明,盘关向斜煤储层的储集性能与渗流能力最好,其次为织纳煤田,格目底向斜和滇东地区储集性较好,渗流能力差;而织纳煤田的吸附能力和解吸能力最好,其余地区因不利孔隙结构或者孔隙类型形成的"瓶颈"影响了煤层气的吸附解吸。

关 键 词:黔西滇东 煤层气 煤储层 孔隙系统 可采性 

分 类 号:TD82[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TQ53[矿业工程—矿山开采]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