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顾申红[1] 李天发[1] 张光星[1] 黎海文[1]
机构地区:[1]海南医学院附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海口570102
出 处:《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1年第S1期58-58,共1页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摘 要:目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有6%~30%的病人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且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增高相关。CK-MB升高原因有多种,包括侧支闭塞、血流慢、一过性血管闭塞、痉挛、远端血栓形成及球囊扩张时间较长等。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病人的治疗有明确疗效。本研究观察PCI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是否可减少介入并发症。方法行PCI患者34例,随机分为β-受体阻滞剂组(19例)及对照组(15例)。分别于术前6~8 h、术后24 h抽取血标本,检测CK-MB、肌钙蛋白T(TnI)水平,并随访病人院内、院外1年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PCI治疗后,两组CK-MB及TnI水平均有所升高,TnI升高幅度较明显。PCI治疗后16~24 h,β-受体阻滞剂组TnI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受体阻滞剂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病死率及1年随诊病死率较低(P<0.05)。结论已有证明,再灌注治疗之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梗死面积,其疗效明显优于再灌注治疗本身。胸痛、心肌缺血、心肌坏死及急性再灌等均可增加交感神经冲动的发放,随之而来的心动过速、高血压及增加的心肌需求均可进一步增加心肌的损害。PCI前对病人进行有效的交感活性抑制治疗,如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交感刺激的有害影响。CK-MB及TnI均为检测心肌受损的敏感指标,在PCI治疗后,CK-MB及TnT水平均有升高,但TnI升高幅度较CK-MB明显。本研究结果显示,PCI治疗后β-受体阻滞剂组TnI水平的升高幅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后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通过减少梗死面积的扩大及心律失常的发生而减少病死率。本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于PCI治疗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术中并发症,降低院内病死率及1年随诊病死率。
关 键 词:受体阻滞剂 病死率 治疗后 心律失常 心脏事件 梗死面积 并发症 高血压 发生率 统计学意义
分 类 号:R54[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8.25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