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何喜民[1] 李天发[1] 钟江华[1] 曾春芳[1] 林云[1]
机构地区:[1]海南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海口570311
出 处:《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1年第S1期59-59,共1页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介入治疗时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08例,根据发病至介入治疗开通梗塞相关血管时间分为A组(6 h内)30例、B组(6~12 h时)26例、C组(3~5 d内)28例,并以同期未行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例为对照组,利用24 h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获得其室性早搏,分别计算梗死后1周内及治疗后30 d各组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2个指标。结果梗死后一周内TO值C组0.62%±0.38%>B组0.49%±0.35%>A组0.26%±0.22%,P<0.01,C组与对照组0.66%±0.46%比较无差别;TS值C组(2.86±2.45)ms/RR P,C组与对照组(16.06±2.58)ms/RR比较无差别。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0d后4组TO值均显著降低,TS值均显著升高(均PB组>C组>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别(P<0.01)。结论急诊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率震荡现象,这种效应可延续至梗死后1个月,早期介入干预治疗并不能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心率震荡,但梗死后1个月心率震荡现象仍能显著改善,提示越早开通梗塞相关血管,迷走神经的保护作用越强,猝死的风险降低。
关 键 词:急性心肌梗死早期 介入治疗 心率 震荡 对照组 患者 梗塞 血管 动态心电图 相关
分 类 号:R54[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2.16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