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成明[1] 陈鹏[1] 曾春雨[1] 王红勇[1] 方玉强[1] 石伟彬[1] 傅春江[1] 陈乔[1] 张小群[1]
机构地区:[1]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心血管内科,重庆400042
出 处:《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1年第S1期82-82,共1页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摘 要:目的探讨行外周血管支架置入术时经上肢动脉入路与经股动脉入路的适应证和优缺点。方法 97例患者(男62例,女35例)接受了外周血管支架置入术,其中同时放置2枚支架的患者15例。采用上肢动脉入路者有36例,采用股动脉入路者61名。结果 97名患者共放置112枚支架。双侧椎动脉安置支架33枚,其中经桡动脉入路22枚,占66.7%。双侧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共安置支架47枚,其中经上肢动脉入路3枚,占6.4%。双侧肾动脉共安置支架32枚,其中经上肢动脉入路19枚,占59.4%。结论并不是所有外周血管狭窄病变都适合经上肢动脉行介入治疗,当主动脉弓严重迂曲或腹主动脉、髂动脉存在严重病变时时应及时选择上肢动脉途径。双侧椎动脉狭窄病变是经上肢动脉入路行介入治疗的最佳适应证,而锁骨下动脉及颈动脉狭窄病变仍要求首先考虑股动脉入路,肾动脉狭窄病变需要根据导管的长度、推送力等因素选择入路。
关 键 词:入路 支架置入术 股动脉 上肢 髂动脉 锁骨下动脉 介入治疗 外周血管狭窄 病变 双侧
分 类 号:R54[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