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1年第S1期133-133,共1页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摘 要:目的探索时空关联成像(Spatio-Temporal ImageCorrelation,STIC)技术对胎儿室间隔缺损三维成像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病例组为存在室间隔缺损的中孕期胎儿25例,均经产后超声心动图或尸检证实;对照组为正常中孕期胎儿51例,均经产后超声证实心脏正常。首先应用STIC扫描获取胎儿心脏容积数据,存盘后进行脱机分析。应用表面成像模式对室间隔进行分析,观察室间隔的立体形态及毗邻关系、缺损部位及形态特征、缺损直径及面积,并与二维超声测量对比。结果 51例正常胎儿心脏在表面成像中室间隔的左、右室面的显示率分别为92.2%(47/51)和88.2%(45/51)。室间隔左心室面表面成像显示为一个稍向右凸的完整剖面,似一堵完整的墙壁,表面较光滑;肌部较厚,膜部较薄并逐渐移行为主动脉前壁;右室面显示为三角形结构,底部稍宽,上部较窄,向上与肺动脉相延续,肌部可见凹凸不平、不规则分布的肌小梁。其中4例室间隔左室面膜部出现缺损伪像,6例右心室面膜部出现缺损伪像。病例组室间隔缺损的显示率为88%。22例膜部缺损均表现为室间隔上段出现大小不一的孔洞,边缘较清晰,形态多为不对称圆形或椭圆形,少数呈狭长的裂隙状:可见室间隔缺损形态在心动周期不同时相内有所改变。3例肌部室间隔缺损在该模式下均未能显示。测得室间隔缺损最大直径为(3.95±1.26)mm,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比较测值大小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t=1.136,P=0.269)。结论 STIC-表面成像技术能够直观、形象地显示胎儿室间隔形态结构及其周围的毗邻关系,再现室间隔缺损的立体形态,并能动态观察缺损面积在心动周期中的变化。为观察胎儿室间隔开辟了新视窗。但目前该模式所成室间隔缺损的三维图像仍显粗糙,距离临床诊断需求尚有较大差距,有待今后成像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和深入研究。
关 键 词:肌部室间隔缺损 表面成像 胎儿心脏 毗邻关系 显示率 中孕期 形态特征 心动周期 成像技术 右室
分 类 号:R54[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