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封堵治疗对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心脏结构的影响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人强[1] 蔡晓东[1] 程晓曙[1] 程应樟[1] 李运德[1] 刘燕娜[2] 

机构地区:[1]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南昌330006 [2]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超声科,南昌330006

出  处:《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1年第S1期138-139,共2页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摘  要: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封堵对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近期心脏结构的影响。方法 2007-2009年80例PDA患者(男32例女48例),采用国产封堵器进行介入封堵治疗,比较手术前后肺动脉压力的变化,以及术后3 d、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超声心动图参数的变化。结果未闭的动脉导管直径平均为(4.6±2.1)mm,应用封堵器的直径平均为(6.4±3.6)mm,5例患者术后即刻存在少量残余分流,余均封堵完全。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36.6±5.5)mm Hg降至(25.3±3.65)mm Hg(P<0.05),术后3 d超声心动图检查示除3例有微量残余分流外,其余封堵器位置固定良好,左室舒张末径和E/A值分别由术前的(48.6±8.3)mm和96±25/63±16降为(39.6±6.3)mm和78±13/52±10,其中年龄较大者E/A变化较明显,左室缩短分数由术前的38.7%±6.5%降为28.3%±5.9%,术后射血分数平均下降18.6%。72例完成术后12个月随访,封堵器均位置良好、无缺损,无肺动脉狭窄及主动脉缩窄。肺动脉内径、肺动脉血流速度、左房内径和左室收缩末径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其中年龄小者肺动脉内径改变明显。结论国产封堵器用于PDA患者的封堵治疗可对心脏结构和功能产生积极影响,且早期治疗更佳。

关 键 词:封堵器 心脏结构 动脉导管未闭 术后 患者 残余分流 先天性 国产 早期治疗 肺动脉内径 

分 类 号:R54[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