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范孟华[1]
机构地区:[1]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1
出 处:《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第S2期295-298,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基 金:河南大学第八批教学改革基金项目(2008-90)
摘 要:通过对相邻2盘间破坏面形态的分析,总结了支盘桩整体破坏面形态的判断方法,推导出了基于最小抗力的支盘桩承载力和临界盘间距计算公式,并进行了验证。在相邻2盘间可能出现的破坏面有大圆柱形和小圆柱形两种,最可能出现的是抗力最小者。支盘桩的整体破坏面是各段抗力最小的破坏面的组合,各段的最小抗力之和即是整根支盘桩的总承载力;支盘桩所有可能出现的整体破坏面中抗力最小者即为支盘桩的承载力。在判别受压支盘桩的整体破坏面状态时,要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最上段和最下段桩干处的破坏面是小圆柱形;对受拉桩,要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最下段桩干处的破坏面是小圆柱形。通过对相邻2盘间破坏面形态的分析,总结了支盘桩整体破坏面形态的判断方法,推导出了基于最小抗力的支盘桩承载力和临界盘间距计算公式,并进行了验证。在相邻2盘间可能出现的破坏面有大圆柱形和小圆柱形两种,最可能出现的是抗力最小者。支盘桩的整体破坏面是各段抗力最小的破坏面的组合,各段的最小抗力之和即是整根支盘桩的总承载力;支盘桩所有可能出现的整体破坏面中抗力最小者即为支盘桩的承载力。在判别受压支盘桩的整体破坏面状态时,要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最上段和最下段桩干处的破坏面是小圆柱形;对受拉桩,要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最下段桩干处的破坏面是小圆柱形。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