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传军[1,2] 许德如[1] 傅杨荣[3] 杨昌松[3] 周迎春[3] 王智琳[1,2] 付王伟[1,2]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3]海南省地质调查院,海南海口570206
出 处:《矿物学报》2011年第S1期873-874,共2页Acta Mineralogica Sinica
摘 要:金矿是海南岛优势矿种之一。根据矿床的空间分布、规模、成矿时代与成矿地质条件等,海南岛金矿床成因类型主要可划分为3类:与古中元古代抱板群和脆-韧性剪切构造有关的戈枕式剪切带型金矿;与穿层构造破碎蚀变带和印支期花岗岩体有关的抱伦式热液脉型金矿;与层间滑脱破碎蚀变带和燕山晚期花岗质岩有关的富文式热液脉型金矿。本文对上述3种成因类型金矿床的成矿规律与成矿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
关 键 词:热液脉型金矿 海南岛 印支期 金矿床成因类型 燕山晚期 金矿成矿时代 抱板群 成矿机制 成矿地质条件 破碎蚀变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88.12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