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钛活性炭电极电吸附除铜的性能  被引量:4

Removal of copper ions by electrosorption on modified activated carbon fiber with TiO_2-coating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林燕华[1] 王毅力[1] 

机构地区:[1]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污染源控制与生态修复工程中心,北京100083

出  处:《化工进展》2011年第S1期864-869,共6页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基  金:国家863探索导向类课题(2007AA06Z3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977008;51078035);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00014110004);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08ZX07422-002-004);北京市科技新星A项目(2006)

摘  要:利用载钛活性炭纤维对含铜废水进行电吸附研究。采用比表面和孔隙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载钛前后电极的表面特性进行表征,并探讨了其对Cu^(2+)的电吸附效果。采用准一级动力学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吸附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同时对吸附平衡数据进行Langmuir和Freundlish吸附等温模型拟合。结果表明,载钛后电极表面变得粗糙,但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减小,介孔体积和平均孔径增大。加电可以显著提高电极的吸附量;载钛ACF电极对Cu^(2(?))吸附在电压为2 V,pH=6,取得较好的吸附效果。载钛ACF电极的动力学实验数据较好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平衡时间为6个小时;吸附量随着Cu^(2+)起始浓度增大而增大,吸附平衡数据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拟合的最大吸附量为9.67 mg/g。采用反接电极对电极进行再生实验表明电极具有较好再生性能,且多次使用后,吸附量无明显变化。利用载钛活性炭纤维对含铜废水进行电吸附研究。采用比表面和孔隙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载钛前后电极的表面特性进行表征,并探讨了其对Cu<sup>2+</sup>的电吸附效果。采用准一级动力学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吸附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同时对吸附平衡数据进行Langmuir和Freundlish吸附等温模型拟合。结果表明,载钛后电极表面变得粗糙,但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减小,介孔体积和平均孔径增大。加电可以显著提高电极的吸附量;载钛ACF电极对Cu<sup>2(?)</sup>吸附在电压为2 V,pH=6,取得较好的吸附效果。载钛ACF电极的动力学实验数据较好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平衡时间为6个小时;吸附量随着Cu<sup>2+</sup>起始浓度增大而增大,吸附平衡数据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拟合的最大吸附量为9.67 mg/g。采用反接电极对电极进行再生实验表明电极具有较好再生性能,且多次使用后,吸附量无明显变化。

关 键 词:电吸附 活性炭纤维  二氧化钛负载 动力学 等温线 

分 类 号:TQ01[化学工程]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