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8日常州大暴雨成因分析  

Analysis of the heavy rainfall occurred on 18 June 2011 in Changzhou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雷正翠[1] 刘银峰[1] 蒋骏[1] 董芹[1] 张丽华[1] 吴晶璐 

机构地区:[1]常州市气象局,江苏常州213022

出  处:《气象科学》2011年第S1期61-69,共9页Journal of the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5017;40665001);常州市科技发展项目(CS20090022)

摘  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6月18日常州大暴雨过程从中尺度分析,物理量场诊断和雷达回波等进行了成因分析,结果表明:(1)中低层切变线、梅雨锋是本次暴雨过程产生的重要影响系统。(2)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造成常州、金坛出现强降水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中尺度辐合线和中尺度气旋的共同作用则是溧阳出现强降水的重要因素。(3)此次暴雨过程中,常州地区位于高能区,层结不稳定。强降水发生时,水汽明显加强,边界层的抬升运动也明显增强,存在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4)西南急流为本地输送充沛的水汽和大量的不稳定能量,东北急流提供冷空气,促使冷暖气流强烈交汇,从而导致了暴雨的发生。(5)中γ尺度和中β尺度系统长时间维持,有利于连续强降水的产生。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6月18日常州大暴雨过程从中尺度分析,物理量场诊断和雷达回波等进行了成因分析,结果表明:(1)中低层切变线、梅雨锋是本次暴雨过程产生的重要影响系统。(2)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造成常州、金坛出现强降水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中尺度辐合线和中尺度气旋的共同作用则是溧阳出现强降水的重要因素。(3)此次暴雨过程中,常州地区位于高能区,层结不稳定。强降水发生时,水汽明显加强,边界层的抬升运动也明显增强,存在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4)西南急流为本地输送充沛的水汽和大量的不稳定能量,东北急流提供冷空气,促使冷暖气流强烈交汇,从而导致了暴雨的发生。(5)中γ尺度和中β尺度系统长时间维持,有利于连续强降水的产生。

关 键 词:大暴雨 中尺度分析 湿位涡 湿螺旋度 

分 类 号:P4[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