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100193 [2]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193
出 处:《华北农学报》2011年第S1期220-224,共5页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Sinica
基 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资助(2006BAD05B09)
摘 要:本研究试验地位于中国农业大学曲周试验站,于2002年3月开始按照有机、绿色和常规3种不同生产模式进行温室蔬菜长期试验研究。本试验分别于2009年1月18日、4月5日、7月11日、10月11日4次,分别在0~20cm和20~40 cm土层按S取样法取样,采用常规平板培养和菌落计数方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旨在揭示不同管理方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动态变化,为有机农业生产中的土壤管理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管理方式明显促进土壤细菌数量的增长。其中,在0~20 cm土层中4~10月细菌数量变化为有机处理>常规对照,且在4月份和10月份达到显著水平;在20~40 cm土层:细菌的数量表现为有机处理>绿色处理、有机处理>常规对照,4~10月份有机处理细菌数量与常规对照有显著差异。有机管理方式明显促进土壤放线菌数量的增长。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中,4~10月份放线菌数量变化为有机处理>绿色处理>常规对照,在0~20 cm土层,有机处理和常规对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20~40 cm土层,10月份有机处理和常规对照达到显著水平。有机管理方式明显减少土壤真菌的数量。在0~20 cm土层,真菌数量变化为有机处理<绿色处理<常规对照,10月份有机处理和常规对照达到显著性水平;20~40 cm土层真菌数量变化趋势与0~20 cm土层真菌的数量变化趋势相反。本研究试验地位于中国农业大学曲周试验站,于2002年3月开始按照有机、绿色和常规3种不同生产模式进行温室蔬菜长期试验研究。本试验分别于2009年1月18日、4月5日、7月11日、10月11日4次,分别在0~20cm和20~40 cm土层按S取样法取样,采用常规平板培养和菌落计数方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旨在揭示不同管理方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动态变化,为有机农业生产中的土壤管理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管理方式明显促进土壤细菌数量的增长。其中,在0~20 cm土层中4~10月细菌数量变化为有机处理>常规对照,且在4月份和10月份达到显著水平;在20~40 cm土层:细菌的数量表现为有机处理>绿色处理、有机处理>常规对照,4~10月份有机处理细菌数量与常规对照有显著差异。有机管理方式明显促进土壤放线菌数量的增长。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中,4~10月份放线菌数量变化为有机处理>绿色处理>常规对照,在0~20 cm土层,有机处理和常规对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20~40 cm土层,10月份有机处理和常规对照达到显著水平。有机管理方式明显减少土壤真菌的数量。在0~20 cm土层,真菌数量变化为有机处理<绿色处理<常规对照,10月份有机处理和常规对照达到显著性水平;20~40 cm土层真菌数量变化趋势与0~20 cm土层真菌的数量变化趋势相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0.24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