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对河湖中回用的再生水富营养化的控制效应  被引量:10

Control effects of aquatic plants on eutrophication in reclaimed water river-lak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路璐[1,2] 杨培岭[1] 李云开[1,3] 许廷武[4] 刘培斌[5] 郎琪[1] 李鹏翔[1] 方唐福[1] 

机构地区:[1]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2]哈尔滨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哈尔滨150076 [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试验室,北京100085 [4]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北京100083 [5]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48

出  处:《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第S2期196-203,共8页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基  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D090409004009004);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001067)

摘  要:再生水中含有大量的N、P等营养物质,使得回用区水环境面临了一定的污染风险,水生植物有望成为一种原位净化再生水水质的可行方法。该文利用人工模拟自然的方法,选择目前北京地区最为常用的挺水植物水葱(Scripus validus)、香蒲(Typha angustifolia),浮水植物水葫芦(water hyacinth)以及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系统研究了这4种水生植物及其配置模式对再生水中TN、TP的净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水生植物对上覆水体总氮的净化最优时间为第2换水周期培养阶段为60~90 d),而总磷为第3换水周期(培养阶段90~120 d);对于间隙水、沉积物中氮磷的去除,以挺水植物配置单植方式效果突出;较沉浮水植物而言,挺水植物体本身对氮磷具有更好的积累效果,并以混植方式居优,景观效果良好,通过对其进行定时的收割,可将污染物彻底的移除水体。本研究可为北京市地区人工湿地的构建、净化再生水的植物配置模式选择,提供参考。再生水中含有大量的N、P等营养物质,使得回用区水环境面临了一定的污染风险,水生植物有望成为一种原位净化再生水水质的可行方法。该文利用人工模拟自然的方法,选择目前北京地区最为常用的挺水植物水葱(Scripus validus)、香蒲(Typha angustifolia),浮水植物水葫芦(water hyacinth)以及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系统研究了这4种水生植物及其配置模式对再生水中TN、TP的净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水生植物对上覆水体总氮的净化最优时间为第2换水周期培养阶段为60~90 d),而总磷为第3换水周期(培养阶段90~120 d);对于间隙水、沉积物中氮磷的去除,以挺水植物配置单植方式效果突出;较沉浮水植物而言,挺水植物体本身对氮磷具有更好的积累效果,并以混植方式居优,景观效果良好,通过对其进行定时的收割,可将污染物彻底的移除水体。本研究可为北京市地区人工湿地的构建、净化再生水的植物配置模式选择,提供参考。

关 键 词:水污染 植物   水生植物配置 再生水 

分 类 号:S1[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