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杜军虎[1]
机构地区:[1]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出 处:《创意与设计》2011年第4期12-15,共4页Creation and Design
基 金: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古器物颜色审美文化研究"(09YJC760023)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五色作为中国颜色文化的重要概念,在《考工记.画缋》中首次有了较为完整的阐述。但是,《画缋》中的五色和六色并用,引起了古今学术界的争论。本文从文化发生学的视角出发,利用传世文献和当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中国古代颜色文化(方色)的发生过程,探讨《画缋》中五色和六色共处的缘由,同时指出《画缋》之"五色"并非阴阳五行观体系中的"五色"。五色作为中国颜色文化的重要概念,在《考工记.画缋》中首次有了较为完整的阐述。但是,《画缋》中的五色和六色并用,引起了古今学术界的争论。本文从文化发生学的视角出发,利用传世文献和当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中国古代颜色文化(方色)的发生过程,探讨《画缋》中五色和六色共处的缘由,同时指出《画缋》之"五色"并非阴阳五行观体系中的"五色"。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