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冷板凳”坐“热”的16年 守候南音的吴珊珊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戴青 

出  处:《广播歌选》2010年第11期21-25,共5页

摘  要:21世纪初,当"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公众的视野,成为人们热议话题的时候,当社会上各个阶层把注意力转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时候,当全国上下开始探讨如何评定和保护千百年传承的众多民族瑰宝的时候,有位老人已经为泉州南音的抢救、保护、研究努力了16年。也因为南音,她这16年尝遍了人生百味。对于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来说,意识和时间意味着价值、完整性和多样性。对当地特有的传统音乐演唱、演奏技艺炉火纯青的人,多是一些老者。而这些身怀绝技的老者大都体弱多病,他们一作古,这些精湛的传统技艺便随之消失。因此对这些传统文化抢救、保护的意识和行动越早,能够留存下来的宝贵遗产便越多。萌生抢救泉州南音的念头是在1994年。吴珊珊说:"那时我还在海峡文艺出版社当编审,正在编一套有关文化人类学的书,从中了解到南音也与其他传统乐种一样面临生存环境萎缩、传承延续断层的困境,一种想法油然而生,抓紧抢救南音工作,有生之年替故乡做点贡献。"那年的元宵节,她从福州来到了南音的发祥地泉州,"在静心倾听了一曲曲典雅优美的南音,认真接触到一个个独具魅力的艺人之后,我作出了整理出版《中国泉州南音集成》的决定"。作这个决定时的吴珊珊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但她毅然而然挑起这份沉甸甸的重担。"当时的意见只是想出版1本书,后来作了可行性调查,结果挺好,选题报告就计划出10本。"这项肩负纪实性、史料性、实用性的出版选题被新闻出版社看中,列为国家重点图书计划。因此1995年1月,在泉州成立了《中国泉州南音集成》编委会办公室。

关 键 词:泉州南音 非物质文化遗产 抢救 传统文化 集成 保护 艺术研究 乐谱 曲谱 资料 

分 类 号:K825.7[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