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叶剑云[1] 陈清林[2] 张冰剑[2] 高学农[1]
机构地区:[1]华南理工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2]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出 处:《石油炼制与化工》2010年第3期74-78,共5页Petroleum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s
基 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
摘 要:以国内某加氢裂化装置为研究对象,在运用流程模拟软件PRO/Ⅱ对加氢高压换热流程进行模拟计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火用)分析,借助能级-热量(ε-Q)图,找出换热过程瓶颈。分析结果表明,原有的换热流程中循环氢与原料油的热量分配比例不合理,循环氢载热量达31.49 MW,占反应物总需热的61.3%,导致循环氢加热炉的出口温度高达442℃,与仅306℃的原料油混合造成混合(火用)损达1.304 MW。优化方案中通过调整高压换热网络物流换热次序,循环氢与原料油换热量分配的比例分别由原来的53.2%和46.8%调整至40.0%和60.0%,优化后的流程提高了能量回收率,减少了加热炉负荷,传热(火用)损减少了0.061 MW,混合(火用)损则减少了1.229 MW。以国内某加氢裂化装置为研究对象,在运用流程模拟软件PRO/Ⅱ对加氢高压换热流程进行模拟计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火用)分析,借助能级-热量(ε-Q)图,找出换热过程瓶颈。分析结果表明,原有的换热流程中循环氢与原料油的热量分配比例不合理,循环氢载热量达31.49 MW,占反应物总需热的61.3%,导致循环氢加热炉的出口温度高达442℃,与仅306℃的原料油混合造成混合(火用)损达1.304 MW。优化方案中通过调整高压换热网络物流换热次序,循环氢与原料油换热量分配的比例分别由原来的53.2%和46.8%调整至40.0%和60.0%,优化后的流程提高了能量回收率,减少了加热炉负荷,传热(火用)损减少了0.061 MW,混合(火用)损则减少了1.229 MW。
分 类 号:TE624.43[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加工工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