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简东[1] 黄道明[1] 常秀岭[1] 张庆[1] 谢山[1] 谢文星[1] 杨汉运[1]
机构地区:[1]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9
出 处:《水生态学杂志》2010年第6期12-18,共7页Journal of Hydroecology
基 金: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红水河干流水电梯级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调查研究--红水河电站建设对水生生态影响后评价研究"
摘 要:2009年7月、11月对红水河6座已建梯级河段底栖动物进行了2次调查。通过对照各梯级成库前后资料,分析评价底栖动物的演替特点。结果表明:6座梯级建成后,开发河段底栖动物种群结构由急流型向静水、缓流型转化,大部分水域种类数量下降,原流水型软体动物分布范围大幅萎缩;底栖动物密度整体较成库前增加,其中上、中游梯级河段底栖动物密度增加相对明显;由于各梯级水库特征差异,大型软体动物区域分布不均衡,导致各河段底栖动物生物量较蓄水前增减不一,变幅较大。影响红水河流域梯级底栖动物演替的因素较多,主要有水体流速、底质状况、营养负荷、水位等,其中水体流速不仅对底栖动物种群结构演替直接产生影响,对库区泥沙淤积、营养盐滞留也有一定的制约,是红水河干流梯级底栖动物演替的主导因子。2009年7月、11月对红水河6座已建梯级河段底栖动物进行了2次调查。通过对照各梯级成库前后资料,分析评价底栖动物的演替特点。结果表明:6座梯级建成后,开发河段底栖动物种群结构由急流型向静水、缓流型转化,大部分水域种类数量下降,原流水型软体动物分布范围大幅萎缩;底栖动物密度整体较成库前增加,其中上、中游梯级河段底栖动物密度增加相对明显;由于各梯级水库特征差异,大型软体动物区域分布不均衡,导致各河段底栖动物生物量较蓄水前增减不一,变幅较大。影响红水河流域梯级底栖动物演替的因素较多,主要有水体流速、底质状况、营养负荷、水位等,其中水体流速不仅对底栖动物种群结构演替直接产生影响,对库区泥沙淤积、营养盐滞留也有一定的制约,是红水河干流梯级底栖动物演替的主导因子。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7.20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