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第12期130-131,共2页
摘 要:蒲松林的《聊斋志异》塑造了一群为众人熟知的狂人人物。这些人物成为小说中极具艺术成就的人物,这些狂人又和作者本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借助从某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我们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对《聊斋志异》中的狂人进行解析,蒲松林将崇高与卑下,高雅与粗俗,悲剧因素与戏剧因素等巧妙地融为一体,打破了相互界限,跨越了不可融合的叙述鸿沟,使文本中的人物平等对话,民主自由,生动再现了狂欢小说的开放性和多义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