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暹罗馆的设立看明朝后期与暹罗的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文德[1] 

机构地区:[1]徐州师范大学

出  处:《东南亚之窗》2009年第2期8-16,共9页Window of Southeast Asia

基  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7SJD770005)中期成果之一

摘  要:万历七年(1579)明设暹罗馆,成为四夷馆中专门培养暹罗语翻译人才机构。暹罗馆的设立源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暹罗国王遣使臣进贡的金叶表文不再使用传统的通用文字回回字而使用本国番字(暹罗字),由此影响了两国交流。万历初,明朝利用暹罗请求另行颁赐印信之际,要求暹罗选取精通番字人员赴京教习,于是暹罗派握闷辣等人来华执教。握闷辣等暹罗教师勤谨教习,为暹罗馆译学培养了一批优秀教师,从而保证了明朝后期中国与暹罗较为友好的关系,在中泰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重要一页。

关 键 词:暹罗 明朝 文化交流 

分 类 号:K248[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