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汪洋[1,2]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 [2]中国地质大学岩石矿物教研室,北京100083
出 处:《矿床地质》2002年第S1期1025-1027,共3页Mineral Deposit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104003);国土资源部科技发展计划"华南地区岩石圈三维结构及其演化"(20001010206);"华北地区岩石圈三维结构及其演化"(2000101020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综合研究课题"燕山造山带花岗岩与大陆地壳改造和生长";地质调查项目(K1.4-1-2)联合资助
摘 要:根据大陆地区壳幔热流比值(qc/qm)与地下流体3He/4He比值之间存在的反相关关系及其回归关系式,qc/qm=0.815-0.300×ln(3He/4He)。本文提出可以根据成矿流体氦同位素比值资料估算成矿带在成矿期的壳幔热流比值。根据我国3个新生代内生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氦同位素组成资料,计算它们在成矿期的区域壳幔热流比值。结果显示,其成矿期的区域壳幔热流比值均小于1.5。这表明它们形成于具有较高地幔热流值的区域热背景中,来自地幔的热量为成矿作用提供了深部能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