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谢泳
出 处:《上海文学》2002年第8期67-70,共4页Shanghai Literature
摘 要:一个时代的政权突然发生转换后,它在文化上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这是研究中国当代历史不能回避的问题。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文化上的要求,是适应它的意识形态,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按说,一个时代政治转换以后,大文化上是较难突然完成的,但五十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突然转型,对于知识分子的适应来说,好象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观察五十年代的出版物会发现,中国许多知识分子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完成了他们思想上的变化,当然我们不能把他们那些表态性的文字和他们的思想直接等同起来,但知识分子在极短时间内所发生的变化是值得注意的文化现象。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新时代政治上的压力过于强大;二是知识分子对于新时代还有自觉认同的要求,这两种东西结合在一起,可能是他们变化的普遍条件。不是说没有人对新时代的新文化表现出抵抗性,比如陈寅恪就写过“而今举国皆沉醉,何处千秋翰墨林”。但对于多数知识分子来说,对于新时代的政治要求,没有表现出普遍的抵抗性,可能是他们后来悲剧命运的开始。作为日常生活的变化,在一个新时代里,最突出的文化变革要算是教科书的变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