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之波[1]
机构地区:[1]福建师大
出 处:《福建理论学习》1998年第4期20-22,共3页
摘 要:在邓小平理论中,改革开放思想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只有深刻理解邓小平改革观的哲学基础,才能更自觉地贯彻改革的路线方针政策。因此,本文拟循着邓小平改革观的历史发展脉胳,探讨其历史唯物主义基础。邓小平的改革思想经历了萌芽、试验、形成、发展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相应的唯物史观作为基础。邓小平不仅继承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而且还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了唯物史观。理论界一般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邓小平改革观的起点。但实际上,这一起点应追溯到1962年。1962年,我国遇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困难不仅暴露出我们工作的问题,而且也暴露出我们体制上存在生产关系大大超过生产力实际水平这一问题。邓小平敏锐地觉察到这一问题,针对离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僵化地坚持'一大二公'的生产关系这一体制弊端。
关 键 词:邓小平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 生产关系 改革观 生产力 唯物史观 改革开放思想 四个阶段 改革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
分 类 号:A849.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