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吴鸿业
机构地区:[1]<中国人事报>
出 处:《当代劳模》1997年第4期47-48,共2页
摘 要:写现场,再现人物活动的精彩瞬间好的记者能把画中人、雕塑中的人、传说中的人写得活灵活现,好像真人出现在记者面前;懒于动脑的记者却会把活生生的人写得死气沉沉,人物只停留在稿纸上,而不能在读者面前活起来。出现这种“把活人写死”的原因,大抵是由于记者现场观察不够,不善于抓住人物活动的精彩瞬间,并把它再现在读者面前。因此,要把人物新闻写活,关键是要写现场,再现人物活动的精彩瞬间。这是人物新闻文体对写作的总体要求。《阿西、亚妮当众挥毫妙趣横生》(1979年11月10日《文汇报》)给人们留下的深刻印象,恐怕不是专家们对两位小画家的评价,而是他们即席作画的精彩场面。 4岁的亚妮,穿着袜子爬到一张乒乓台上,看一看四尺长的宣纸,便从笔筒中选了一支大号斗笔(笔头有她的三个拳头大呢),她饱蘸水墨,稳稳地握着大笔,在宣纸上迅速地边爬边画。瞬息间,一座比她人体还高的大假山一挥而就。画家们一片叫好声。接着,亚妮在假山上画了6个姿态各异的顽皮小猴子,她每画一个还先扮一扮猴子的模样。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