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宝鸡文理学院
出 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7年第1期43-44,共2页The Party Building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Schools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新的社会秩序、新的价值观念、新的行为规范,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参予的机会,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种种疑虑和困惑。正如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来的“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但“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积方面也会反映到青年生活中来”。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出现了矛盾与碰撞。本文拟通过对大学生价值观的透视,以达到调适的目的。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价值观的透视 马克思曾经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马恩全集》第19卷P406)“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马恩全集》第1卷P270)当今,旧的平衡已被打破,新的体制尚待建立,在新旧两种经济体制的转变阶段,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与现状既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面,又存在着某些因被误导而产生的消极方面。
关 键 词:大学生价值观 部分大学生 经济条件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当代大学生 新的价值观念 主体意识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 大学生价值取向 马克思
分 类 号:G641[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