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苏森[1]
机构地区:[1]青海省计划委员会
出 处:《中国产业》1996年第6期28-28,共1页
摘 要:青海是一个资源富省、地域大省,开发和扶贫是青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任务。从省情出发,"九五"期间和到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继续实施"改革开放,治穷致富,开发资源,振兴青海"的发展战略,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加速工业化进程,促进青海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而进步。为此,今后工作中主要遵循以下方针:——坚持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把增加经济总量同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结合起来,实现速度、效益、后劲的统一。——坚持实行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坚持把加强农牧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坚持把开发优势资源作为振兴经济的主要途径。——坚持实施"科教兴青"战略。——坚持实行可持续发展和全面节约战略。——坚持实行分类指导的方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九五"期间,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奋斗目标是:到2000年,基本完成第二步战略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全省城乡多数居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目前处于贫困状态的83万农牧民基本解决温饱;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物质技术和经济体制基础。农牧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增长,农村牧区经济全面发展。主要农牧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到2000年,粮食产量达到135万吨,自给水平有所提高。蔬菜、肉类、禽蛋和奶类基本实现自给。到2010年,基本实现粮食自给。资源开发初步形成四个基地,产业技术质量明显提高。到本世纪末初步形成氯化钾、硫酸钾、电解铝、金属镁、特种钢、高纯镁砂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