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抗震时程分析法输入地震记录的选择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亚勇[1] 程民宪 刘小弟[1] 

机构地区:[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

出  处:《建筑结构》1992年第5期3-7,共5页Building Structure

摘  要:新修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提出了对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超过一定高度的高层建筑进行时程分析的要求,规定了用于时程分析法的地震记录的选择原则。为了解决实际选用地震记录的困难和盲目性,本文根据规范设计反应谱对大量实际的地震记录进行了分组和统计,提出一种基于反应谱形状特征的选择地震记录的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软件 EQSS。运用本文提出的选择方法选出的实际地震记录和人工合成加速度时程作为输入,对一栋在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的六层钢筋砼框架结构和一株23层钢筋砼框架-抗震墙结构进行了时程法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结构底部总剪力与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的结果之差小于±20%,满足规范要求。

关 键 词:地震记录 时程分析法 场地类别 设计反应谱 反应谱法 抗震墙结构 钢筋砼 形状特征 抗震设计规范 人工地震 

分 类 号:TU3[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