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YanY.Kagan 陆文松
出 处:《地球物理学进展》1992年第1期107-107,共1页Progress in Geophysics
摘 要:缺震区理论认为,当某一断层或板块边界发生大地震后,再发生地震的危险性将随时间而增加.McCann等(1979)最早也是最明确地把缺震区理论用于地震预报,他们假定沿太平洋边缘划分高、中、低三种地震潜在区域.从那以后的10年里,大约发生过40次大地震(M>7.0),足以用来统计地证明早期预报.我们也分析了Kelleher等〔1 973)的地震长期预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相信,在长时间的平静后,潜在地震可能性增大的假设可以抛弃.数据表明,与那些预报相反.近期地萦活跃的地方的地震危险性比任何时候都大,而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碎块近,O年来没发生过大地震.且仍保持平静.地震次数的‘丛生’与板块构造模型并不矛盾,模型仅约束长斯平均滑动速率而不是地震的规律.
关 键 词:地震长期预报 地震危险性 滑动速率 环太平洋地震带 早期预报 板块边界 板块构造 斯平
分 类 号:P3[天文地球—地球物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