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列
出 处:《新疆新闻界》1992年第5期44-44,共1页
摘 要:每个人一生要结识和相识很多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而我们的学问、道德,乃至言谈举止都有师指导。然而,中国也有一句批评人的话叫作“好为人师”,含着贬意。看来这似乎有点矛盾,其实是一个客观和主观,客体和主体之间的问题。这些都不去论它,有师指导总是很幸运的。1975年7月,我从大学毕业,分配到报社当副刊编辑。上班第一天,老编辑李魂交给我一叠诗稿《访延安》,要我两天内处理成可发稿。时值自治区成立20周年,宣传任务很重,而副刊只有三位编辑,加之维吾尔语《红灯记》剧组已抽调一人,于是我这个刚报到的新手便被排上了用场。李魂对我说,考虑到你已在刊物上发过作品,所以大胆使用你,没问题吧?可我毕竟才第一天上班呀!连一个编辑符号也弄不清楚。加之这厚厚的一叠诗稿是一位名叫阿尔斯朗的维吾尔族青年写的,由维吾尔文翻译成汉语,无论形式、内容、语言表达都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一时不知如何下手,便向在家看稿的组长(当时文艺、教育、卫生一个组)高庚同志请教。高庚同志是一个温和儒雅、谆谆善诱的长者,又很有才华。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4.9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