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中东战争初期以军为何失利?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郭胜伟 

出  处:《军事历史》1992年第2期24-27,共4页Military History

摘  要: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叙军队以突然袭击拉开了战幕,这使自称“军事大国”的以色列陷入被动的泥潭,遭受了重大损失。战后,各国军界纷纷评说以军初期失利的原因,认为是由于埃叙军队战前成功地组织了战略欺骗、埃叙军队选择了最为有利的开战时间和以军的情报掌握不准等等。对上述原因我并无悖议。但通过对已有资料的研究,笔者认为,以军战争初期失利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战略指导的失误。一、过于信赖事实上已经失灵的“遏制战略”,影响了临战准备。 1967年的“六·五”战争结束以后,深信自己战无不胜的以色列确定了“遏制战略”这样一条国家安全政策。所谓遏制,实质是指让对方通过对战争的利害得失作出合理的判断而产生恐惧心理,进而使其不敢发动战争。一般来说,这种目的的实现,首先是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的。以色列的遏制战略的基本设想是:在短期内,加强对危险地区的防御,在军事上保持快速反应能力,严密警戒边界,随时击退阿拉伯人的进攻,以这种实力打消阿拉伯国家的进攻念头。同时,不断发展本国的综合国力,保持战争潜力,以军事上的绝对优势迫使阿拉伯人放弃继续战斗的意志。以色列认为,“遏制战略”成立的基本条件有两点:一是埃军渡过苏伊士运河发动进攻时,在其桥头阵地的初期阶段就会被以军的快速反击所粉碎。正象国防部长摩西·达扬所宣称的那样:“

关 键 词:第四次中东战争 遏制战略 达扬 战争初期 快速反击 军事大国 军事实力 桥头阵地 临战准备 战争潜力 

分 类 号:E19[军事—军事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