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抓破皮肤引起流行性出血热一例报告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冻青 张相国[1] 王晓敏 

机构地区:[1]安阳市卫生防疫站

出  处:《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92年第6期376-376,共1页Hen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摘  要:1991年11月,×××,男,50多岁。晚上睡觉时被老鼠抓破额部皮肤,约4~5天后突然发病,出现原因不明的急症发热、体温39℃,不规则的热型,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困倦无力,并伴有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每天3~4次稀便。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感冒、急性胃肠炎。治疗无效。病程一月有余,到我站查流行性出血热(EHF)间接免疫荧光IgG抗体。其滴度为1:1280确诊为EHF,经治疗症状好转,直至痊愈。讨论: 1.该病例呈不典型EHF。易造成误诊。特提示:有条件应检测EHF特异性IgG抗体。第一次血应在7病日以前采,第二次在7~10日后采。恢复期病人采一次血即可。据文献报导:73.3%,第三病日即检出IgG抗体,13病日阳性率达100%,故认为EHF病人13病日后IgG抗体仍阴性,可排除诊断。

关 键 词:IgG 间接免疫荧光 额部皮肤 文献报导 食欲减退 肌肉关节酸痛 排除诊断 热型 滴度 三病 

分 类 号:R1[医药卫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